阳光透过新栽的树木洒在平坦的柏油路上,楼宇外墙披着暖色调的新衣,整齐划一的停车位旁,几位老人正倚靠着新安装的扶手悠闲交谈……韶关市武江区的老旧小区正经历着从内到外的美丽蜕变。
武江区自2022年以来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部署,将156个老旧小区纳入改造范围,惠及居民超过10741户,投入改造资金约1.4亿元。截至目前,已完成改造138个,正在改造18个,2025年还计划新开工10个老旧小区。这一系列改造工程通过创新“街坊议事堂”民主协商模式,实现了改造前问需于民、改造中问计于民、改造后问效于民。
民主协商,街坊议事汇众智
武江区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始终坚持以民意为导向,在全区44个社区创新建立“街坊议事堂”平台,探索出“搭建一个议事平台、规范一个议事程序、整合N个辖区资源”的“1+1+N”模式,真正让居民成为小区改造的主人,将“街坊议事堂”打造为汇集民智、化解矛盾、推动老旧小区改造的核心平台。
“街坊议事堂”的首要作用是深入收集民意。新华街道牵头各社区党支部,通过开展党员宣讲活动,积极发掘小区内部党员群体,成立改造筹备小组。耐火材料厂宿舍的居民欧顺兴老伯的感慨印证了这一点:“我们听到老旧小区改造的消息都很高兴,改造要出资1000元,大家都很乐意。现在就搞得很好、很漂亮了,到处都美化了。”
惠民街道则组建了“街道党工委+社区党支部+小区在职党员”的旧改小分队,通过入户调研、微信群意见反馈、设置“接待点”等方式多渠道广泛收集居民意见,确保改造方案源于居民最迫切的需求。
方案形成后,“街坊议事堂”更是民主协商的关键舞台。武江区通过此平台,多次组织召集街道领导、旧改负责人、居民代表等召开老旧小区改造协商会,对设计方案深入探讨,共同谋划改造细节,最终形成能真正“改到群众心坎上”的方案。
为确保协商无处不在,武江北社区还将民主协商平台延伸到居民家门口,打造了“行走的街坊议事堂”,在一建宿舍门口等处设立“议事堂”,将民主议事搬到小区里、廊亭下、院落旁,让居民能够随时聚集在家门口商讨难题。自开展改造工作以来,该社区组建了一支由社区干部、楼栋长、法院、驻点律师构成的专业调解队伍,已借助“街坊议事堂”平台组织召开居民议事会800余场,成功解决改造过程中的矛盾纠纷800余个,极大地保障了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的顺利推进,促进了社区的和谐稳定。
党员带头,红色力量解难题
随着改造工作深入推进,武江区面临着项目繁多、涉及面广的现实挑战。为及时化解矛盾,武江区始终将维护居民合法权益放在首位,协助居民选举产生“红色楼栋长”,在小区内部建立有效联络点。小问题由楼栋长牵头召开居民议事会协商解决;复杂事项则借助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街坊议事堂”平台共同商议。在这一机制的有效运作下,武江北社区一建宿舍南区的楼栋长成功牵头协调解决了长期困扰居民的化粪池堵塞问题,赢得了社区居民的广泛好评。
除了发挥楼栋长的基层调解作用外,武江北社区党委还注重充分挖掘和发挥在职党员的优势,推动他们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推动怡景楼改造项目中,党员们主动带头,发动热心居民组建志愿服务队,协助社区工作人员开展改造前期意愿摸底和政策解释工作。面对部分居民初期的抵触情绪,志愿队员们利用晚上休息时间挨家挨户上门走访,耐心细致地解释改造的长远好处,最终成功化解居民疑虑,有力推动了改造工程的顺利实施。
为进一步拓展服务范围,武江北社区还充分整合“大党委”成员单位和辖区内资源优势,组建了10支各具特色的志愿服务团队。这些团队不仅为老旧小区居民提供义诊、送餐上门、送医上门、心理疏导等24项日常服务,还通过侨联文艺队、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推出“文化活动进小区”“送餐上门”“送学上门”等特色服务,让老旧小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多元化、专业化的便民服务,切实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建管并重,长效管理固成果
在顺利完成改造任务的基础上,武江区始终坚持贯彻“共治、共建、共享”理念,突出建管并重,着力构建长效管理机制。
武江北社区党委探索建立的志愿积分存折机制,是长效管理的重要创新。该机制让参与基层治理的“网格管家”、自管小组、楼栋长、党员志愿者和热心群众通过提供志愿服务累计积分,换取生活用品或所需服务。这一机制极大地调动了群众共建共治的积极性,自实施以来,参与服务的志愿者数量大幅增长,青年志愿者从30多人增至137人,红色楼栋长从55人跃升至135人。
武江区高度重视业委会建设,社区积极协助有条件的小区成立业委会,并引进物业协同管理,实现后续管理的社会化、专业化、常态化。在科技局宿舍,社区协助成立业委会,引进物业协同管理,通过多项管理规则,有效减轻了社区治理压力。
与此同时,武江区也在积极探索业主自管小组模式,作为业委会和物业管理的有效补充。在武江北社区的一些无物业老旧小区,社区党委充分发挥老党员威望高、心肠热的特点,组建了“耆先锋宣讲队”和红色自管小组,实现党组织和党员领导下的居民自治。
硬件升级,居住环境提质效
武江区的老旧小区改造工作聚焦居民实际需求,取得了扎实成效。通过系统推进外立面修复、路面平整、绿化与运动娱乐设施增设、雨污水管更新、停车位规划等一系列工程,长期困扰居民的建筑物破损和环境脏乱差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在具体项目中,改造内容细致入微,涵盖了为首层楼梯口安装不锈钢门和门禁系统,对楼梯间的墙面、栏板和梯板进行全面翻新,疏通排污排水管道并修缮化粪池,实施道路地面硬化,开展屋面防水隔热及防雷修缮,以及增设车辆自动识别系统和增配灭火器等共计8个子项。这些措施显著提升了小区的安全水平和居住品质,让老旧小区焕发出新的活力。
除做好小区改造必选动作外,武江区还大力推进电动车集中充电桩、电梯加装等工作;积极对接相关部门,对改造完成的老旧小区加装电瓶车充电桩,收费低于市面上绝大多数充电桩运营商,真正做到便民利民。
居民们对改造成果赞不绝口。家住在高级技校芙蓉东路2号小区的街坊余国胜表示:“这地面、道路都宽敞很多,业主们心里很开心的,这个院子改造整体来讲,业主还是比较满意的。”建行宿舍居民吴艳凤也感慨道:“变化很大,改造之前这里全部都是草,蚊子、老鼠也多,社区主任说要筹款,我们第一个支持,建好后大家住的心情也很好。”
如今,穿行于武江区的老旧小区,昔日的老、旧、破景象已被整洁、安全、有序的新貌所取代。居民们舒心的笑容,成为了衡量改造成效的最美标尺。这份“焕新”的喜悦,也将激励武江区持续推进这项惠民工程,让更多居民在家门口享受到现代、宜居的美好生活。
文、图 | 记者 欧阳志强 通讯员 张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