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记者 聂辉 北京报道
9月11日,《国务院关于全国部分地区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批复》(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发布,同意包括郑州等10个地区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
9月11日下午,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多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改革试点实施的有关情况。
吹风会结束后,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产业与文化研究所常务副所长王曙光接受顶端新闻记者专访,从全国改革试点的大背景,到郑州的发展条件,做出了深入的解读。
谈试点背景:
改革是体制和机制的突破创新
顶端新闻:部分地区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得到批复后,很多人认为,这是我国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过程中的一次重大尝试。你怎么看待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的意义和影响?
王曙光:此次国务院批复十地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对于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长期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统一大市场的建设方面,目前,我国还存在很多问题。市场要素流动的机制还不顺畅,仍然有很多因素在阻碍着劳动力要素(人力资本)、资本要素、知识产权(技术)、数据要素、土地要素等各种要素的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
这就极大地影响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效率,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进一步提升,进而影响我国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市场主体创新。
此次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就是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体制和机制方面的突破和创新。
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现场(刘健 摄)
谈技术要素市场创新:
专利要充分为民所用
顶端新闻:《实施方案》的首条就提出“推动技术要素市场创新发展”,在要素市场化中,为什么强调技术要素市场创新?
王曙光:当前,我国最重要的任务,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这就要求,我们要在科技创新体制改革方面做出根本性的突破。
技术作为一种市场要素,要最大限度让它流动起来,使其成为高度流动性的资产,从而推动技术要素的科学高效配置,推动科技企业的发展。
顶端新闻:在一些人的眼里,技术只是一项技能或者知识。把技术作为市场要素,需要有哪些条件,才能实现流通并且变成资产?
王曙光:首要的是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交易制度、共享制度、传播制度和转化制度。
每项科学技术发明出来之后都需要被保护、被传播、被交易,很好地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各地的知识产权交易所要进一步完善其交易制度,专利要充分为民所用、为企业所用。
如今中国已经是专利大国,但是我们专利的交易、传播和落地转化比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
推动技术要素市场创新发展,还要大力发展科技金融,把金融手段和科技要素紧密结合起来,探索知识产权的抵质押制度等等。
另外,推动技术要素市场创新发展要求整个的投融资体制都要进行相应的变革。中国要利用“市场+政府”的力量,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投资。合肥、北京、深圳、杭州这些地方已经创造了很多有益的经验和模式。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曙光 受访者供图
谈人力资源要素流通:
获得人才,就获得了一切
顶端新闻:在人力资源要素方面,《实施方案》有许多要求,如全面放宽中心城区落户条件、探索创业失败代偿办法等,这对区域发展有什么帮助?
王曙光:人力资源要素的充分流动和合理配置,是要素市场化体制改革的核心环节。说到底,科技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新质生产力的灵魂是人才,尤其是高科技人才,人才是最能动的要素。
区域之间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竞争。这些年各地运用各种“绝招”抢人才的现象,已经屡见不鲜。总的目标是,利用自己的政策优势吸引高素质人才,同时为高素质人才发挥更大作用而提供各种便利,在这些方面,各地可以有很多自己的因地制宜的“绝招”。
顶端新闻:对郑州等试点地区而言,怎么样才能实现人力资源要素的流通?
王曙光:获得了人才,也就获得了一切。杭州等地吸引人才的做法值得借鉴,而人才的流入为杭州等地的高科技尤其是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动力。
放宽落户条件、为高科技人才提供各种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各种便利,鼓励企业通过企业年金、股权激励或者期权等各种方式提供有吸引力的薪酬待遇,这些都是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的好举措。
探索创业失败代偿办法这些举措也很有新意,可以使创业者降低创业成本,在整个社会培育创新创业的氛围。
谈数据要素流通:
最大的难点在于资产定价
顶端新闻:“探索建立数据要素流通规则”被视为《实施方案》一大亮点,数据要素流通改革是要解决什么问题?
王曙光:未来的经济形态,必然是一个数字化、智能化的经济形态,企业的发展、城市的运行、金融体系的运转等,都离不开巨量的数据支撑。可以这么说,数据将是未来经济中所有竞争力的源泉所在。
数据作为一种特殊的市场要素,实际上掌握在个人、企业和政府各个主体手中,处于彼此隔绝的状态,因此如何推动数据共享、数据流动、数据交易,成为数据要素市场化的核心。
所以,一方面要构建一个让各个主体都能共享数据的平台和机制。另一方面,也要进一步提高数据的利用效率,通过在各个行业应用大数据,来不断丰富大数据应用的场景。包括郑州在内的各地,可以根据自己的产业结构、城市运行特点、企业需求等,进行有针对性地开发和创新。
顶端新闻:数据要素流通过程中会有哪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王曙光:数据作为一个新型的市场要素,其最大的难点在于如何为数据资产定价。如何将数据资产纳入资产负债表,在这方面,很多地方也已经在探索。
当然,这里面也有数据安全和保密的问题,各种金融数据、个人的交通数据、医疗数据等,都是非常有价值的数据,甚至关乎国家安全。
要有严密的监管体系来保障数据的安全,保障数据所有者的权益,尤其要保障数据在跨境交易时的安全问题,防止国外一些敌对势力利用数据交易窃取我国关键数据。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曙光 受访者供图
谈郑州:
改革试点,是郑州千载难逢的机遇
顶端新闻:你对郑州的经济发展印象怎么样?
王曙光:我曾经考察过郑州高新技术开发区,对郑州的产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有所了解。郑州的汽车及装备制造业比较发达,我考察过宇通,在新能源汽车等领域,郑州有比较大的竞争力。郑州的电子、生物等新兴产业也正在崛起。
从整体来说,郑州(当然也包括跟郑州连为一体的开封)已经成为我国北方的重要新兴产业集聚地、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地、新质生产力培育的目标地。
因此,此次国务院将郑州纳入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对于郑州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这在北方城市是不多见的。
顶端新闻:从经济学家的角度来看,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对郑州发展有哪些影响?郑州应该怎么把握这个机遇呢?
王曙光:郑东新区的发展日新月异,潜力很大。乘着这次试点的东风,相信郑州能够在体制机制方面进行更多的扎实而有效的创新,推动人力资源要素、土地要素、技术要素、数据要素、资本要素等充分流动,把郑州乃至整个河南的潜能发挥出来。
要不断优化郑州的营商环境,提供各种便利条件,吸引更多的各类优秀人才;要发挥郑州的金融优势,发挥好中原银行、郑州银行等商业银行的优势和郑州商品交易所的优势,为高科技产业发展提供助力;要建立和健全各类产权交易所,推动知识产权、数据等要素更好地交易和配置。
这些方面,郑州还有很多空白,很多潜力可挖。
顶端新闻:在国新办举行的吹风会上,各有关部门都给予了政策支持,也对各试点地区的发展寄予厚望。对郑州而言,需要有哪些认识上的转变?
王曙光:这些都要求郑州乃至整个河南要解放思想,打开格局,眼光放远,打破各种框框和束缚,以务实、创新的精神推动本地区的体制改革。
说到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是一场深刻的体制变革和制度创新,而不是表面上的修修补补。
郑州要有勇气对阻碍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各类不合理体制开刀,要切实向其他兄弟省份学习借鉴好的经验,借助此次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的试点的历史机遇,推动郑州乃至河南的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更上一个大台阶。
来源:顶端访谈
下一篇:西安两所高校党委书记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