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消费领域绕不过去的一个词就是“刺客”。
相比只割有钱人的奢侈品,这些普通人买得起、但定价偏离性价比的“刺客”往往更令消费者咬牙切齿。
过去四象也曾报道过许多刺客,从大家打小就喝的酸奶,到时下流行的洋水果,再到共享经济,它们很多都曾红极一时,让不少人感受过“花小钱,上大当”,也许你也曾经被它们刺伤过。
这回四象就来做一个“回访”,看看这些刺客如今长势如何,有哪些已轰然倒塌?有哪些已“改邪归正”?又有哪些还在源源不断刺伤更多消费者的钱包?
文 | Seni 图 | 四象设计部
刺客中,现状最惨要数曾经的“冰淇淋爱马仕”钟薛高。相比其他的老牌冷饮品牌,2018年才成立的钟薛高资历不深,但依靠所谓高级原料、国风标签,以及熟练的流量玩法,成功让消费者接受了其高端定位与高昂价格。
巅峰时期,钟薛高曾推出过66元一支的冰淇淋,号称用了20年结一次果的柠檬油。2021年钟薛高还推出了售价一盒从68-88元不等的限量版冰淇淋,发售后被黄牛炒到了上百元,这一年钟薛高的营收达到了1亿。
然而时间来到2022年,钟薛高冰淇淋火烧不化事件在网上掀起舆论风波,加之这一年冷饮市场涌现了众多零售价突破十元的雪糕,引发消费者抵触心理。钟薛高的高档冰淇淋销量从此一路走低。
随着市场热潮褪去,被消费者抛弃的钟薛高自身经营也陷入困顿,虽然期间钟薛高曾试图改变市场战略推出平价品牌线,但市场反响并不好。
据多方媒体报道,2023年开始钟薛高便爆出欠薪、大量裁员。今年3月11日,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法院发布一则限制消费令,钟薛高创始人林盛被限制高消费。
到了7月,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发布的债务纠纷案件公告显示,因资不抵债,钟薛高被移送法院进行破产立案审查。至此一代雪糕刺客倒下。
除了自身难保的刺客,也有些品牌在刺客之路上狂奔不停歇,比如共享充电宝。
在2016、2017年共享充电宝刚刚走入大众视野时,大多数商家将充电价格定在1元左右,随着共享经济遍地开花,共享充电宝也慢慢走向了收割消费者的老路,虽然1元没有变,但1元后的时间单位却逐年缩水。
今年美团、街电、怪兽等品牌继续修改了计费规则,热门商圈充电宝按分钟计费,被网友讽刺进入“分秒必争”的时代。
而除了收费越来越贵,充电慢、易借难还等都是消费者常年累月诟病的焦点问题,只不多年年被骂、充电宝们年年不改。专家认为共享充电宝目前盈利模式单一,且依赖线下点位,渠道成本高昂,导致厂商选择牺牲用户体验、提高收费来盈利求生。
而过渡涨价必然导致用户不断流逝,比起逛一次街花二、三十元充电,一些被刺伤的消费者开始自备充电宝。
去年以来深圳、北京等地先后出台行业自律公约,从计费透明、归还保障等方面细化规则,规范市场。但是想要真正在企业效益和用户体验之间寻找到平衡,还需要共享充电宝公司们自己寻找到新的盈利模式,而非仅仅依靠外部强加压力。
除了四象总结的这些之外,你还遭遇过哪些消费领域的“刺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历。
上一篇:蓝佛安回应政府负债问题
下一篇:耐心释法析理促纠纷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