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野医生“装洋货”,又是熟悉的老套路。
▲左侧为散装膏贴样品,右侧为包装成品膏贴。图/红星新闻
文| 原森
“断裂的骨头2分钟接好”“中日专家研发”“联合东京医学研究院研制”……近日,一款名为市野医生的筋骨疼痛贴,引发舆论关注。
毋庸讳言,这是一则通过虚假宣传、夸大功效,收割消费者的典型案例。而随着媒体的聚焦,这幅打着“洋膏药”旗号的魔幻画皮被揭开。那么,市野医生的路子为何这么野?
一方面,这款“洋膏药”在营销模式上有不少“老配方”。像“东京医学研究院”、日文包装、留着小胡子的博士,这些包装设计元素,给消费者制造了“这是进口药”的假象。不良商家利用消费者对进口药的信任心理,把出厂成本仅2元左右的膏贴卖到近50元。
这样的营销套路,不禁让人想起曾在电视台频频露面的“苗医”“藏医”等各路“神医”,这些人打着传统医学的旗号,行虚假宣传之实。媒体在调查中也发现,市野医生背后团队疑似同时运作着“苗阿姐”“藏老祖”等药品的推广销售。
同样的套路,卖的都是“神药”,区别只在于,有些走的是“民族风”,有些就是“装洋货”。你相信进口药,就卖给你“洋膏药”,无非是收割技术更精细了。
另一方面,这款“洋膏药”里也有资本运作和包装上的“改进”。为了打造市野医生这个品牌,亿佰人(郑州)科技有限公司有个“套娃式操作”——先是全资控股医佰仁(郑州)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再由后者全资控股市野(郑州)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而所谓的“东京医学研究院”看上去也是煞有介事,依托的是在香港注册成立的“东京医学研究院株式会社有限公司”。但该公司董事却与亿佰人(郑州)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同名。
涉事公司不厌其烦地多层嵌套,跨地域注册,无非是为了以眼花缭乱的操作规避监管压力。
近年来,各级各地监管部门加大了对“神医神药”虚构病情、夸大疗效的打击力度,一些曾经分饰多个角色的“神医”被揭穿骗局,赶下神台。但是,庞大的医药市场仍是多方垂涎的“肥肉”,通过直播和短视频等新传播形式,一些不良商家包装的新“神药”,还会时不时地粉墨登场。
同时,围绕“神医神药”利益分割也更加错综复杂。“断骨2分钟重接”视频背后,不仅有主播、店铺,还有经销商、代加工方,甚至还有接“投流广告与刷销量”的平台等多重利益相关者,形成了一条盘根错节的利益链条。媒体曝光的这款假“洋膏药”,还多了一重套路:在短视频平台投广告,点开之后却引流到其他电商平台,而且神不知鬼不觉地更改商品信息,赤裸裸地把消费者当成了“韭菜”。
目前,被曝光的市野医生在一些平台上已经迅速地销声匿迹了。但是,未来会不会还有类似的“神医神药”冒头,关键还是要看监管部门能否多管齐下,综合整治,有效斩断背后的利益链。唯有如此,方能避免出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