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今年2月向港交所递交的招股书失效后,分布式储能系统供应商思格新能源,于9月8日二闯港交所,并更新了招股书。
据招股书披露,思格新能源最新业绩表现颇为亮眼,在欧洲分布式光伏储能赛道斩获颇丰,已然成为我国光伏企业出海的典型成功范例。然而,在业绩高增的背后,其业绩稳定性存疑及海外发展面临的潜在复杂风险,正引发市场广泛担忧。
成立仅两年多的光储独角兽
思格新能源相当年轻,于2022年5月才成立,不过发展十分迅速。
今年7月在与上海浦东新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时,其已被浦东新区政府明确称为全球光储领域的独角兽企业。
思格新能源的主要产品是融合了AI和软件技术的分布式储能系统,公司旗舰产品SigenStor是五合一光储充一体机,集成了光伏逆变器、储能变流器、能源管理系统、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模块和储能电池。SigenStor的销售额持续贡献了公司总收入的逾90%。
公司产品主要用于住宅场景,且较少用于工商业及公用事业规模场景。通过迅速扩大量产和销售,思格新能源业务布局了60个国家,于2023年、2024年及2025年前四月,SigenStor产品分别销售总能源容量18兆瓦时、447兆瓦时及433兆瓦时,呈直线增长趋势。
仅用不到两年时间,思格新能源便在全球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于2024年按产品出货量计,思格新能源是全球最大的可堆栈分布式光储一体机解决方案企业,市场份额为28.6%。
值得一提的是,思格新能源的创始人、董事长、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许映童,来自于我国科技巨头华为。在创办思格新能源之前,许映童在华为工作了近23年,曾担任过华为的无线产品的PDT经理、无线软件平台部长、华为智能光伏业务总裁等职位,并自2023年5月起担任硅料龙头企业通威股份(600438.SH)的独立董事。
在许映童的带领下,思格新能源备受资本青睐,成立以来已获得珠海玫恒(普通合伙人为高瓴创投)、广州华芯、云晖实体、锺鼎资本等机构的投资。在去年2月完成B1轮融资后,公司估值达到了人民币41.7亿元。
欧洲市场爆炸性增长背后暗藏隐忧
正当国内光伏行业深陷反内卷困境时,思格新能源在海外收获颇丰。从业绩表现来看,海外市场带动思格新能源实现了爆炸式增长。
2023年及2024年,思格新能源的收入分别为5830.2万元(单位人民币,下同)和13.3亿元,同期期内利润分别为-3.73亿元和8384.5万元。2025年前四月,公司经营业绩一飞冲天,收入达12.06亿元,逼近去年全年收入,同比增长约561%;同时继续实现扭亏,净利润1.87亿元。
近年来,欧洲户用光伏整体需求虽不旺盛,但阳台光伏等新兴领域正快速崛起。思格新能源出海并没有卷入低端价格竞争,而是专注于服务对产品性能、安全性和智能化有更高要求的中高端客户,在欧洲市场大放异彩。
招股书显示,思格新能源的收入主要来自欧洲,且欧洲市场的收入增长十分迅猛。2025年前四月,欧洲市场收入达7.39亿元,同比增长约646%。此外,亚太地区(不包括中国内地)和非洲地区的收入亦同步实现高速增长。
尽管过去几年思格新能源产品售价持续下滑,但凭借欧洲及亚太等海外市场的溢价能力,其毛利率仍高于国内水平。同时,叠加收入快速增长下的规模效应显现,思格新能源的整体毛利率表现亮眼,2023年、2024年及2025年前四月,公司整体毛利率分别为31.3%、46.9%及50.9%。毛利率的快速提升,是思格新能源实现扭亏的关键。
不过,过度依赖欧洲及亚太地区(不含中国内地)市场,也使思格新能源面临潜在风险。
中国光伏和储能产品出口欧洲,面临的风险主要集中在政策壁垒和市场复杂性方面。不过,欧洲市场同时也存在巨大的需求,这意味着挑战与机遇并存。
去年5月出台的《净零工业法案》,为欧盟设定了到2030年光伏制造业满足本土至少40%年度需求的目标。这意味着未来在招标中,本地化含量可能会成为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
意大利在今年8月末通过修订法令,在部分光伏项目招标中设置了非中国组装、非中国原产等预选门槛,其他欧洲国家可能跟进类似措施。
面对复杂的欧洲市场,思格新能源可以考虑推进本地化生产与合作、强化合规能力建设,以及在巩固欧洲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东、拉美等新兴市场,分散风险。
为进一步扩大海外市场布局,思格新能源正大力扩大产能。公司计划在江苏省南通建立一个新的生产工厂,用于生产工商用光储充解决方案,预期光储充储能电池年产能约为1.4千兆瓦时及逆变器年产能约为19万个,公司预计将于2026年第四季度竣工。
作者|遥远
编辑|Danna